据说智性恋者不馋人身子只迷恋大脑?

如今似乎是个美貌至上的时代。人们越来越好看,化妆、美颜、医美技术也越来越精湛。从影视剧到街头广告,再到普通人在网络上的分享,颜值碰撞,正在以强大的姿态占据着我们的感官。

「颜控」似乎完全是个过时的词,如今喜欢好看的脸蛋已经是不需要另找词汇来自我归纳的「人之常情」。不仅如此,大家还为形容美貌创造出了更多流行词汇,「美颜盛世」「脸蛋天才」「国宝颜面」「迪士尼在逃公主」…

毕竟。有谁不喜欢好看的人呢?

话说回来,还真有!这群人并不是讨厌好看的人,只是很多人认可的足以激发一个人的爱慕,甚至性欲的高颜值,在TA们身上不起作用,真正能吸引TA们的,是睿智的大脑。

这群人认为自己属于:智性恋。顾名思义,智性恋者只对高智商的人产生性欲,一段智慧的发言就能让人性唤起。智性恋真的存在吗?

智性恋(Sapiosexual)这个词直到1998年才出现,由一位认为自己是智性恋的网友,将拉丁语里的词根「sapio(洞悉、理解)」和「sexual(性吸引的)」组合创造而成。

根据词典的解释,如果一个人认为他人的思想、神智是最具吸引力的特质,而长相、身材等外表特征远远没有那么重要,那TA可以被认为是「智性恋」。

光这样看,这个概念似乎并不太严谨,喜欢聪明的人也跟喜欢好看的人一样,是一种普遍的择偶取向。

澳大利亚一项针对33个国家9474名参与者的研究发现,「聪明」是人们挑选伴侣时第二看重的特征,仅次于「善良和理解」。

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,并且还发现随着双方关系稳定性的增加,人们对智力的看重程度也会增加。也就是说,相比找个一夜情对象,在找结婚对象时,人们会更看重对方的智力。

那么,这能说明大家都属于智性恋吗?真正的智性恋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。

1、极其看重智力的价值,远超过其他

在国内,让智性恋成为一个热词的或许是英剧《神探夏洛克》,剧中艾琳对福尔摩斯说出了那句广为流传的智性恋宣言——「Brainy is the new sexy」(智慧是一种新性感)。

这位英国侦探每次冷静,甚至冷血地展现头脑迷宫的过程,散发着一股危险但又性感得要命的气息,让许多粉丝直呼「我可以」。

卷福本身颜值就不低

但是!别忘了卷福本身颜值就不低,那大家喜欢他到底是因为智慧还是长相呢?

这时真正的智性恋者会说:「即使福尔摩斯长得像咕噜,我也爱他!」(夸张了)。话说回来,什么是咕噜?下面这张图就是咕噜!他是小说《魔戒》里的角色。

咕噜

对于智性恋来说,智慧是重中之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心动点,长相身材、权力地位、是否富有。这些条件在无法企及的智力光辉下,都显得微不足道了。

2、会因某人展现智力而产生性欲

如果你无法接受长着咕噜脸的福尔摩斯,或是你对聪明的人只是抱着一种赞叹、羡慕、崇拜的心情,那么你大概就不是智性恋。对于智性恋者来说,人们展现非凡智力的过程能让TA们产生性欲。

CineKinK纽约电影节上曾放映过一部名为《智性恋》(Sapiosexual)的短片,讲述了一个名叫卡丝的女生,在和约会对象讨论了英国小说家E.M.福斯特的作品之后,被对方深深吸引的故事。

卡丝说:「大多数人都会被坚硬的腹肌、健美的肌肉或是完美的颧骨激起性欲,但我不会。」

3、智力对话是重要的情感联结甚至作为前戏

能点燃智性恋者爱和欲望之火的是性感的大脑,因此在开始性爱之前,TA们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精神沟通。而有的时候,甚至智力对话本身,就能带给TA们宛如性高潮一般的感受。

《纽约时报》曾经采访过智性恋者,其中一位叫杰奎琳的女士说,伴侣表演的充满智慧与技巧的纸牌魔术,对她来讲是前戏一样的存在。她也经历过完全没有性的亲密关系,那个男人和她一样是智性恋者,他们之间只有激烈的智力对话。

不为美色动摇,聊聊文学、艺术、哲学或科学就能心神荡漾,有多少人符合以上这些特征,是真正的智性恋者呢?

发表在心理学学术期刊《智力》(Intelligence)上的一篇研究,专门探究了智性恋的真实性。样本由383名参与者组成,平均年龄为25.51岁。

参与者要回答以下问题:

  1. 一个外表迷人、智力一般的人对我来说没有性吸引力

  2. 听别人非常聪明地讲话会让我产生性冲动

  3. 我选择伴侣时偏好智商一般的人

  4. 别人光是智商高就足以让我感受性吸引

  5. 我无法想象自己和一个从事高智商工作的人成为性伴侣

  6. 比我聪明得多的人对我来说有性吸引力

  7. 不如我聪明的人对我来说有性吸引力

  8. 和一个可能成为伴侣的人进行智力谈话会让我性兴奋

  9. 对我能产生性吸引的伴侣,TA们必须都非常聪明

根据研究的结果,真正可以归类为智性恋的群体比例大约只有8.1%。TA们真的能被一段高智商对话激发出性欲望,而不在乎说这段话的人长什么样,拥有多大的权力。

由此可见,智性恋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状态。虽然人数不多,关于它的认识和研究也非常少,但少数人的选择同样值得被尊重。

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,2014年时,一款约会应用OkCupid在用户性取向选择列表里加入了「智性恋」。2017年时,约0.5%的OkCupid用户选择自己为「智性恋」。

但是,智性恋并不是一个被心理学界广泛认可的性取向,它与异性恋、同性恋取向有区别,可以以叠加形式存在,异性恋和LGBTQ+的人都可以同时是智性恋者。

所以与其把它当作一种性取向,不如把它看成和「颜控、声控、手控」一样的择偶偏好。有人会因为对方的声音和手的外形就兴奋不已,那么爱上对方智慧的大脑,也一点都不奇怪。

不过,相比其他择偶偏好,智性恋似乎受到了更多批评。

在智性恋成为人们喜欢用来定义自己的概念之前,流行的是「勾搭文化(Hookup culture)」。这是一种接受和鼓励随意的性爱的文化,性从爱和稳定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存在,一夜情和婚前性行为被普遍接受。

在这段时间里,人们热衷于进行搭讪-性爱的简单关系,满足视觉的长相和身体自然就是最引人关注,甚至是唯一需要关注的地方。两个人在某一刻看对眼了,就可以找个隐蔽的地方来上一发。

勾搭文化和性革命将人们从以往严苛的性道德中解放出来,赋予了人们尽情享受性爱的权利,这是它积极的一面,但同时,它过度放纵的一面也带来了疾病感染和道德崩坏的问题,引起了人们的反思。

后来的智性恋受到追捧,人们争抢着说自己是智性恋,其实是一种对勾搭文化的修正。表明有人不想要那么随意的性爱,而更多地关注精神上的东西。但随着这样说的人越来越多,似乎又踏入了另一种优越感的陷阱。

有不少人在强调自己是智性恋的同时,批评「颜控」十分肤浅,甚至直接表达看不起并没有那么聪明的人。于是智性恋被认为是一种自命不凡、精英主义的概念,甚至涉及歧视贫困和残障人士。

因为大众眼里的「聪明」,往往是练习和培养的结果,而这个过程和一个人的出身非常相关。但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,那些天生就有智力残疾,或是无法负担教育费用的人,在这个以智力为标准的挑选中,从一开始就被落在了后面。

在遭到诸如此类的大量负面评价后,前面提到的约会应用OkCupid也在2019年从性取向选择列表中移除了「智性恋」。

其实,有问题的并不是人们到底喜欢看脸还是看脑子,而是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存在偏见。颜控并不肤浅,喜欢聪明的人也没有多深刻,同时更不该因此而贬低在长相或智力上并不出众的人。这才是核心所在。

颜控也好智性恋也罢,只是人们用来界定和表达自我的一个「标签」。这些标签只是「不同」,并不包括任何额外的价值判断。对它正确的解读应该是:接纳自我,尊重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