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宴是真实人性的一面照妖镜

昨晚,已婚的国中同学,跟我聊起一则记者从数字版抄来——「越来越多人结婚不办婚宴」的报导,狂挖无数生活周遭,听闻的婚宴八卦,一聊就聊到凌晨。

我到昨天才知道,同学当年跟研究所认识的男友,也就是现在的老公结婚,只在高雄登记,并没有办婚宴,他们也在一起快二十年了。

当时两家父母都没靠北喔?

我们当年都还在写论文阿,其实两个人都不想办婚宴,平常也不喜欢参加别人的婚宴,所以就用论文当理由推掉了。婆家大概觉得,我有顾虑到老公的未来,所以当时没表示什么意见,娘家这边是觉得以后补请也可以,经费他们也愿意支援。只是后来两个人都有工作,补请就一直没办,而且都已经结婚那么久了,有没有补请也早就不重要。

其实伴婚宴就跟找旅伴出国一样,可以看出最真实的人性。筹备婚宴/行程之前,大家都很客气,口头上都说随意,可以配合。等到鸣枪起跑,你就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长满了大大小小的嘴,平常好来好去你侬我侬,在这个时间点的谈吐,就像川剧变脸一样。

看到这则报导就觉得,当初没办婚宴跟补请是对的。


以我家几年前的那场婚宴来说,男女方的父母,在我家客厅,嘴上客套的说,让年轻人量力而为,自己张罗,不过呢,偶尔从我眼前与耳边飘过的实际情况,又完全不是这回事。

我娘开始嫌喜帖太花俏,一张一张装进信封,卡卡的不顺手,很浪费时间;接着嫌喜饼只有西式没有台式,他喜欢那种传统大饼,没大饼怎么有结婚的感觉呢;然后未来的婆家说,怎么办在S饭店,钱都花了,不能办在更高级的H饭店吗?

最后,饼是加订了,但没钱升级更好的宴客场地。然后饼还继续双方父母被嫌弃,理由是「赏味期限」太短,这样对宾客不礼貌,那究竟要押多长的日期呢?如果拿到赏味期限一年以上的喜饼,其实我不敢吃耶!何况「赏味期限」又不等于「保存期限」。喜饼何辜阿?

重点是婚又不是他们在结,什么都要用好的,导致预算提高,他们也没打算多出钱。

我有听过在宾客面前,嫌女婿身高太矮的岳母,然后宾客会附和怎么新郎比新娘矮;宴客结束,开始结算礼金,也会发现原本看起来麻吉麻吉的朋友,其实交情没想像的那么好。

吼!你看那个SM阿姨,带了两个孙子,一桌就占了三个位子,还只包三千多。

你们以前当同事看起来交情不错啊,干嘛这样说人家。不然你以后先规定包多少,不爽不要来。

话不是这样讲啊!我去吃那么多场婚宴,花那么多红包钱,好不容易有个女儿终于结婚,可以回收一点,居然来三个但是只包这些。

要是我有出席婚宴现场,一定可以看到更多鬼故事。只是,想到要出席这种场合,应付无理的长辈,就觉得累。记得刚读研究所,被父母拉去堂弟的婚宴,同桌不太熟的长辈,听到我在读硕士班,居然靠北我娘,怎么没让女儿先结婚?这样以后很难嫁掉。哈啰,你还好吗?别人家孩子的婚姻跟学业,需要你指导?


因为疫情的关系,给了不想办婚宴的新人们,很适当的理由,也有个让那些无理又贪财怕死的长辈,少了大放厥词全身长嘴的场合。即便我不是结婚的当事人,但花自己的钱宴客,还要被各路人马嫌东嫌西,指手画脚,品头论足,这部分真的可以躺平了,那么努力干嘛?

不办婚宴,把钱省下来也不错啊!间接也帮亲友省红包钱,吃一回喜宴真的很伤荷包,与其想办婚宴,从宾客身上捞回成本,为了谁谁谁带多少人,但是只包多少钱而耿耿于怀,或是掂量彼此的交情,挣扎要包多少,既不伤朋友感情,又可以让财布君好过。

办婚宴真的很考验人间的关系,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,而不是这种看似有很多钱堆砌起来的祝福,却不能保障幸福的空中楼阁上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婚宴确实是真实人性的一面照妖镜。(文/蔡凯西)